2013年第1期国外篇

2013-02-28

安全战略

韩国职业安全健康署:明确2013年战略目标

(编译自韩国职业安全健康署网站,2013年1月)

2013年新年伊始,韩国职业安全健康署署长在官网上发表了新年贺词,号召韩国国民重视全体工作者和雇主所做出的努力,祝家庭幸福和快乐,人人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他明确了2013年韩国职业安全健康署的工作重点。

1、强化构建能够自我规范的职业安全健康体系

他认为,在韩国,仅仅依据法律规定,开展职业安全健康活动已经不足以应对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工作环境的不断变化。

在发达国家,雇主通过建立风险评估为基础的自我规范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在该领域成为领导者,并起到了应有的效果。

在过去的3年间,通过夯实职业安全健康基础设施和扩充专业知识,韩国的风险评估工作得以全面的开展,韩国职业安全健康署承诺将继续加强自我规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础建设。

另外,韩国职业安全健康署计划建立韩国职业安全健康署18001认证体系,对需要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企业进行认证。换句话说,韩国职业安全健康署将扩大各项措施,确保企业员工的安全,避免出现为时过晚的情况。

2、通过按时拜访的方式,为企业提供具体详细的职业安全健康技术

从去年开始,韩国职业安全健康署已经引进并开展了新的职业安全健康预防体系,为那些刚涉足商业的企业和曾发生事故的企业按时提供技术援助。

尽管目前还没有看到效果,但是韩国职业安全健康署相信按时提供技术援助的方式能够降低上述两类企业的事故发生率。

另外,只要韩国雇主提出要求,韩国职业安全健康署将不遗余力地强化援助服务的内容,推广这样的服务。

3、扩展事故预防的范围

韩国近期发生的事故趋势显示,越来越多的事故超出了韩国职业安全健康局原先估计的范畴。因此,韩国职业安全健康署计划扩大事故预防的涵盖范围。

作为该计划的一部分,韩国职业安全健康署将通过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网络,为各个行业,尤其是运输、仓储、通讯、林业、采矿、农业和渔业行业,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技术。

另外,对雇佣超过50位从业人员、事故发生率有所上升的中等规模生产制造厂、资产收入在5亿到50亿韩币的建筑施工单位以及经常因使用叉车和起重设备而导致事故的工作场所加强管理、对培训工作进行巡查。

韩国职业安全健康署尤其关注火灾、爆炸和泄漏等重大灾害性事故。该署将通过提供广泛的危机管理手册和扩大限制使用危险材料的范围,防止这类事故重复发生。

4、扩充职业安全健康的基础设施

健康的从业人员是公司业绩增长、提高生产效率的驱动力。因此,韩国职业安全健康署承诺建立更多的健康护理中心,为从业人员提供各种医疗服务,包括对从业人员的身体进行检查,保证从业人员的健康。

这些中心必须设立在小型的工作场所附近,这样从业人员更容易进入这些场所,不会因为时间紧张或距离远而放弃这样的机会。

目前,韩国出现了这样的趋势,即化学品接触风险从剧毒性向较高毒性、慢性毒性和危害较低的方向发展。韩国职业安全健康局将通过建立更多的危险物质研究实验室,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防止该类职业病的发生。

5、为那些脆弱的从业人员提供实际可行的服务

从今年开始,雇佣低于50人、基础设施较弱的小规模工作场所也必须进行风险评估。韩国职业安全健康署将根据事故率划分保险等级,制定不同职业事故保险政策,收取相应的费用。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雇主和负责执行保险政策的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建立自我规范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另外,韩国职业安全健康署还将根据企业类型,通过各种传播媒体提升职业安全健康服务质量。

今年,提高人们的职业安全健康意识也是韩国职业安全健康署的目标之一。韩国职业安全健康署将根据各地区事故统计结果,引进新的宣传战役、强化安全服务,利用在线工具提供持续服务。

最后,韩国职业安全健康署还将与劳工组织、雇主开展合作,预防工作场所中的事故。

韩国职业安全健康署署长最后指出,只有各方通力合作,才能创造出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场所。

安全科研

欧洲:如何与维护保养承包商进行合作

(编译自欧洲职业安全健康署网站,2013年1月)

[编者按]把维修保养工作外包给他人,能够节省人力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给市场带来活力。多年来,欧洲商家一直有一个长期的趋势,即把维修保养项目外包给他人。2002年,欧洲职业安全健康局公布的一份报告和事实数据显示,这种外包趋势有所增加。2011年,欧洲的职业安全健康战役明确把维护保养作为安全战役的主题。

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在中国也会出现大量维修保养工作外包的趋势。但是把维修保养工作外包给他人,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也是事故高发、频发的原因之一。本文对欧洲如何完善维修保养外包工作,确保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进行了摘译,希望能够对国内的同行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目前,欧洲许多公司只负责公司的核心功能运作,其他附加功能均会进行外包。这样就导致供应商和分包商在供应链上出现了这样的情况:1)客户(或主公司)就是提供外包任务的公司。外包工作通常在客户的所在地完成;2)承包商(工人)就是与客户签署提供诸如维修保养服务的公司;3)分包商(工人)就是向承包商承包、为完成专业工作或其他辅助性工作的第三方公司。

维修保养工作,无论是整改性的还是预防性的,都是典型的辅助性活动。通过与外部的服务提供者签定合同,企业就能把维修保养工作外包出去。在法国,开展过一份调查统计,发现这样的事实:在法国工业部门,维护保养工程是最重要的分包施工项目。在欧洲各国,10%到20%的工业事故以及10%到15%的致命事故是由于维修保养施工造成的。欧洲几乎所有的工作场所均会进行维修保养,往往涉及许多不同的任务。在维修保养施工时,与承包商就特定的危害进行合作将避免工作场所出现较高的事故风险。分包商比企业内的员工更容易出现职业事故。2002年,法国开展过一份职业事故调查,发现2002年有79起事故与分包合同有关,维修保养员工在事故受害者人群中列第二位,仅排在建筑工人之后。

一、维修保养作业存在哪些危害

在所有部门和各种工作场所,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是非常普遍的。根据工作环境和开展的活动,维修保养从业人员可能接触到各种危害和风险。这些危害包括生物危害(比如设备上的霉菌、细菌)、化学危害(比如溶剂、化学残留物、粉尘和石棉)、人机工程学危害(比如尴尬的作业姿势、负荷较重)、物理危害(比如炎热、寒冷、振动、噪音和高处作业)、化工厂和机械设备危害(比如密闭空间作业、机械设备部件出现移动)、电气伤害和社会心理风险因素(比如独自一人开展工作、时间压力)。有一些因素可能长期影响从业人员的健康(比如肌肉骨骼失调、呼吸问题和癌症),另一些因素可能导致职业事故(比如高处坠落、烧伤和触电)。

另外,维修保养工作存在一些特定危险,这些危险,尤其与上面提及的危害组合在一起之后,可能增加从业人员的风险、造成事故。这些危险包括:1)维修场地没有规律可循或可以遵循的规律较少。对工人来说,每个维修保养作业场所都可能是新的工作场所,开展预防事故的维修保养活动可能会间隔较长的时间(比如一年一次),而整改时进行维修保养则容易产生不可预见的事故。2)工作环境未知。维修保养活动不是日常需要开展的工作。在开始维修保养工作时,工作环境或工作场景会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即使从业人员开展和以前一样的维修保养工作时,依然可能产生新的危险。3)时间压力。对于维修保养活动来说,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因为生产流程停下来之后,需要尽可能快地加以重启。这给维修保养从业人员带来了压力,必须做得快而不是做得安全。4)生产部门的从业人员和维修保养从业人员之间缺乏沟通。有时候,维修人员在进行设备维修保养的时候,生产部门的从业人员也会同时开展生产活动。如果没有通知这些从业人员设备要进行维修保养,就可能导致严重、甚至是致命的事故。5)承包商雇佣的从业人员不知道工作场景存在哪些危害。对他们来说,客户的工作场所是新的场所,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熟悉工作场所。6)工作组织、岗位职责的复杂性。承包工隶属的组织与工作环境属于不同的组织。7)在工作场所,会出现不同的人物--客户和承包工、生产部门和维修部门的员工、不同的承包商以及分包商链,在沟通协调方面存在挑战性。8)承包商以及他们开展的维修作业会对一直在现场工作的从业人员产生风险。比如,承包商可能会在现场使用自己的工具或设备,这样就可能造成点火源,比如使用焊接设备时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9)安全文化存在差异。人们对安全规则或安全指导缺乏了解。在欧洲,存在许多外包服务,并且可能雇佣移民工人。由于语言不同,阻碍了客户和承包工之间的沟通。10)在临时雇佣或进行分包业务时,从业人员普遍存在技术能力不足的情况。11)承包商或分包商之间的竞争可能导致他们为了降低成本出现下列情况:放弃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减少安全流程、雇佣缺乏知识、技能的人员和使用不安全的设备。因此,客户在购买服务的时候,必须尽可能早地设定标准。

二、确保维修保养作业安全的良好方法

在维修保养时,采取良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实践活动能够降低事故和避免从业人员接触风险,使他们更好地遵守职业安全健康标准。虽然,行业不同,维修保养工作各异,但在和承包商开展合作时,有一些基本的原则是值得考量的。

1、规划

客户有义务制定维修施工作业的计划。为了确定承包商是否有能力开展这项工作,必须让潜在的承包商在获得充分的信息之后,才做出是否承接这项工程的决定。同时,必须明确需要完成哪些工作,必须考虑应当运用哪些资源和需要多少时间对可能存在的危害和风险进行有效的沟通,完成该项工作必须具备哪些能力和接受过哪些培训,对工作场所的其他人会产生哪些影响。

在规划阶段,必须考虑施工作业的场地情况、进入和离开施工场所的情况、哪些东西需要加以存储、如何处理废弃物以及其他因素。在规划阶段,可以完成初步的风险评估、明确采取哪些监控措施和遵守哪些规则。必须考虑是否有必要采取工作许可证和相类似的流程,确保从业人员的安全。

除了达到相应的技术资质和获得相关的经验之外,在选择承包商的时候,必须考虑他们是否能够遵守安全标准、是否获得过职业安全健康培训、能否提供合适的设备。

在规划阶段早期,承包商必须参与其中。客户应当与承包商开展合作,完成如下工作:1)进行正确的风险评估。2)向承包商提供所有必备的文件、其中包括风险评估文件和进行整改维修时,需进行失效登记的文件。3)与承包商就安全工作实践和工作场所规章制度的内容达成一致。4)向承包商提供工作场所所有必要的信息,需要准备的个人防护装备、工具和应急救援计划等。5)在开展维修施工时,必须考虑施工对现场工作的其他人员是否会造成影响,通知他们可能受到影响的人员。6)指定一位熟悉施工现场、化工厂和过程处理的主管。该主管必须负责与承包商进行沟通,把信息通知给施工人员,指导他们的工作,并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监管。

在开始维修施工之前,必须根据工作场所风险评估内容,采取预防性的措施。客户和承包工必须成为其中的一员:1)客户必须在维修施工的工作场所开展风险评估工作。2)承包商必须评估他雇佣的工人在施工时可能存在的风险。3)合同双方必须开展合作和交换信息,在从业人员之间开展互动,明确双方开展的任务,确定这些任务所可能产生的风险。4)合同双方必须就风险评估内容达成一致,在开展维修施工的时候,落实预防措施。5)双方必须通知所有可能参与过程维修施工的从业人员或可能遭受影响的人员。6)同时,在描述职责时,必须关注与风险评估相关的分包商,把他们纳入维修承包协议当中。

2、准备维修施工

客户公司的职责和任务必须明确,在开展维修施工时,职业安全健康专业人士必须参与其中。作为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内容,客户需要:1)根据制造商的说明,准备落实适当的安全措施,准备需要保留的化工设施或设备,并考虑风险评估的结果。如果有必要的话,应当落实闭锁程序、甚至是关闭化工设施。2)对于具有高风险的工作岗位,采用许可证(比如焊接工作时的“热作业许可”)。3)针对机械或安装设备,提供特别指导。4)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防止未加授权的人员进入维护保养区域,可以使用栅栏和信号指示等方法。5)告诉自己员工维护保养工作存在的风险,通知其他共用施工现场的人员可能受到哪些影响。6)对首次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进行引导,这样每个人均能够了解施工现场的规章制度、职责和责任。7)确保承包工和从业人员理解相关信息(比如通过展览会)。8)使用列表清单,确保没有人会忘记这些内容,尤其是与安全培训信息相关的内容。9)针对危险岗位使用工作许可证(比如热作业许可、焊接作业许可和密闭空间作业许可)。许可作业将授权某位从业人员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完成特定的工作。这是一种控制危害活动的好方法。10)承包商必须和客户进行合作。为了确保从业人员的安全,承包商必须提供施工现场的危害信息和职业风险信息、化工厂资料、进行维修保养的原因、工作环境、个人防护装备、特殊工具、撤离路线和应急计划。在开始作业前的风险评估工作时,必须充分考虑维修保养流程,及时告知工作人员风险评估的结果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从业人员必须及时获得客户提供的所有事实和信息。在开始工作前进行最后一次风险分析,向从业人员提供正确的培训。向从业人员提供正确的工具和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工作岗位的安全。客户提供的检查清单必须进行签名记录,确保人们能够详细地了解这些信息。

3、在施工时

必须对工作现场的承包工进行监控和监管。在监控承包商的时候,应当使用一致的安全系统和规章制度。

在开展维修保养工作时,承包商和工人必须遵循安全施工作业的要求和工作现场的规章制度;必须使用包括个人防护装备在内的正确工具和设备;出现没有想到的事件时,及时通知主管,不能为了节约时间而找捷径。必须保持施工现场干净整洁、设备材料完好,工作环境没有风险;能够安全地进入和离开施工现场,确保应急通道的通畅。

4、在施工作业完成后,对其进行评估和确认

在工作完成时,主管必须进行确认,在进行临时性的确认或最终确认时,承包商必须在现场。承包工完成工作离开现场的时候,必须对进行评估。在设施重新开始启动时,必须再次确定安全标准。

安全监管

美国职安局:一家电池制造厂严重违反规定应受处罚

(编译自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网站,2013年1月)

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福特沃斯地区办公室去年7月对马拉斯诺卡航天公司在瓦卡欧镇皇家大街的工厂进行了调查,之后发现该公司严重违反了8项健康规定。

该办公室的负责人指出,这家公司用过的个人防护装备和其他被丢弃的物品在放入垃圾箱时受到镉的污染,但公司没有在这些物品上面贴上正确的标签;没有向新进雇员提供镍硝酸和硫酸接触危害方面的培训,未就存在的危害进行有效的沟通;没有提供诸如自给式呼吸器等装备,为从业人员提供正确的保护;没有按要求对机械设备进行防护;也没有对损坏的电线进行修复。

“含镉的灰尘可能导致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该公司使从业人员接触到了这些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危害的物质。”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福特沃斯地区的负责人杰克·瑞克特指出,“雇主有责任为雇员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但是这家公司没有做到这一点。”

只有雇主知道或应当知道工作场所存在的危害实质上会导致从业人员死亡或严重身体损伤而不采取相应措施时,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才会提出严重指控。

加拿大:中层管理人员也能够改善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水平

(编译自加拿大就业和健康研究所网站,2013年1月)

根据加拿大就业和健康研究所近期的研究结果,中层管理人员也能够大大改善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水平,中层管理人员指的是致力于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专业人士和职业安全健康联合委员会成员。

这份研究报告的研究对象是那些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企业。

负责该项研究的首席研究人员琳达·罗布森说:“虽然高级管理层的管理非常重要,但是我们发现企业职业安全健康水平产生巨大改变有时候并不是至上而下加以驱动的。”

在这份研究中,企业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面发生突破性改变的例子包括:1)职业安全健康培训工作有所改进;2)通过雇佣或重新任命等方式,职业安全健康人员有所增加;3)更新了工作场所的安全设备、工具或机械装备;4)改进了危害确认方式;5)增加了回归工作岗位的制度;6)开始利用外部专业人士参与内部的职业安全健康活动;7)改进了职业安全健康政策和流程;8)改进了职业安全健康信息系统和报告系统。

研究发现,中层管理人员提出职业安全健康倡议活动能够促进企业内部发生改变。在解释谁倡导并改变了企业内部的安全文化的问卷中,只有六分之一的人认为是高级管理层;而绝大多数人员(约三分之一)认为职业安全健康经理是这些活动的倡导者。

事故案例

皇家糖业公司糖粉爆炸特大事故案例分析精要

(编译美国化学安全委员会网站,2013年1月)

一、事故描述

2008年2月7日,还未到晚上7点15分的时候,皇家糖业公司的新任首席执行官与三位工人正在厂区内巡逻。当他们通过精炼厂,向南面的糖粉包装大楼行进的时候,一声巨响惊着了他们,当时,他们以为这声音是大楼内叉车上的包装材料掉下后发出的。3至5秒钟之后,又一个巨大的爆炸声把震得他们向后倒退,爆炸产生的残留物通过包装大楼的大门向外飞射。

当时,门卫室的安保人员和附近建筑物内的工人们也听到了这声巨响。他们发现包装大楼和储罐上方熊焰燃烧、废墟向外四射。精炼厂南面的佐治亚州港务局里安装了一个安保摄像头,把大爆炸的全过程拍了下来。从镜头中,人们可以看到从皇家糖业公司的厂房向外喷射出了许多火球。

糖粉爆炸产生的巨大力量穿过包装大楼进入邻近建筑物,包装大楼内靠南面的3英寸厚的混凝土地板出现升降和扭曲。运输设备间的木质屋顶全部震碎,散落到转移糖袋的轨道装卸区域。

包装大楼内的墙板、设备和家具到处乱飞,但是里面的工人们却几乎没有得到预警。滚烫的空气把活生生的肉体烧焦。试图逃离现场的工人们在烟雾密布、没有灯光的工作区域挣扎着寻找出口。不幸的是,爆炸产生的废墟把过道堵住了,撤离出口也被倒塌的砖墙和其他废墟覆盖。大爆炸破坏了喷淋水管,消防灭火喷淋系统完全失效。

大火点燃了从高处平台上震落的糖粉。剧烈燃烧的火球在整个包装大楼的南面和北面和传送大楼内向前推进。出现升降和变形的地板裂开了一个大口子。聚集在设备四周的糖粒和糖尘像大雨一样泻下,加剧火势的蔓延。火球在密闭的传送带内向前推进,点燃了距离包装大楼数百英尺远的精炼厂和糖粉批量生产大楼。聚集在空气中的糖粉给大火添加燃料,整个工厂足足燃烧了15分钟以上。

发生大爆炸之后的10分钟内,花园城市和温特伍丝港消防部门赶到了事故现场。面对包围建筑物的浓烟、炎热、破损的水管和废墟,应急救援人员迅速开展了搜救行动,这样的行动持续了许多小时。在此之前,工厂内的工人们也已经开始了搜救工作,他们在包装大楼靠北的大门房间和仓库西面卡车大小的区域,对严重烧伤的受害者进行了分类安置。还有其他应急救援队伍参与了救援。

第二天,救援人员终于扑灭了建筑物内的大火。但是,储罐内的大火持续燃烧了7天,直到2月15日才被完全熄灭。12位皇家糖业公司的工人和2位合同工因伤势过重身亡。4位从业人员因困在掉落的废墟和变形的地板当中,被大火烧死。另外,四位工人没能逃离火灾现场,当场死亡,其中包括两位为救工友而返回火灾现场的工人。在佐治亚州奥格斯特县杰思福M.斯迪尔烧伤中心,6位受害者因严重烧伤而不治身亡。其中最后一位死者的死亡时间是发生事故之后的6个月。受伤的工人中有36人活了下来,其中包括一些严重烧伤的工人。发生大火时,工厂内大约有70位工人没有受伤。

二、关键发现

1、早在1925年,皇家糖业公司、糖业精炼厂和包装行业就已经意识到糖粉存在爆炸危险。

2、温特乌斯港的工厂管理人员意识到了糖尘爆炸危险。早在1958年,就已经强调正确设计糖粉运输设备的重要性,同时,管理人员知道必须进行良好的房屋清洁工作,把粉尘聚集降到最低,可惜的是,他们并没有采取具体的行动。

3、多年来,工厂曾经历过糖粉颗粒和粉尘火灾事故,这些事故是由包装大楼内的轴承或电路设备过热引发的。然而,在2008年2月之前,这些事故均没有造成灾害性的爆炸事故或大火。

4、虽然,持续发生过几次未遂事故,但是乔治亚州的温特乌斯港、路易斯安娜州的格兰莫斯公司精炼厂的公司管理层和经理并没有意识到糖粉爆炸可能存在的严重危害。

5、在储罐1和储罐2下方的闭合钢铁传送带内会产生密闭的、无法通风的空间,导致糖粉可以在里面轻易地聚集,达到最低可爆炸浓度的上限。

6、密闭钢铁传送带并没有配备防爆阀门,无法把可燃性粉尘的爆炸能量释放到建筑物外。

7、2007年10月,公司的管理层和监管人员评估过可燃性粉尘爆炸的全国关注计划,但是没有立即采取行动,把包装建筑物和储罐内部聚集的大量糖粉去除。

8、在整个化工厂,多次次生粉尘爆炸导致火势快速蔓延。如果皇家糖业公司实施了常规的房屋清扫程序和政策,把屋顶和较高工作平台上的糖粉去除,这样的致命事故就不会发生。

9、2007年5月,佐瑞科服务公司对温特伍德港化工厂进行过风险评估,但是这份报告并没有关注可燃性粉尘产生的危害。

三、事故原因

1、没有对糖和玉米淀粉传送设备进行良好的设计,未把工作区域内的糖粉和糖尘泄漏的情况降到最低。

2、没有开展房屋清扫工作,导致整个包装大楼地板和高空平面上聚集了大量的可燃性糖粉。

3、在储罐1和储罐2下方密闭钢铁传送带内部聚集的可燃性糖粉浓度超过了最低可爆炸浓度值。

4、在钢铁密闭传送带上的轴承温度过高,很可能导致第一起爆炸。

5、储罐1和储罐2下方、密闭钢铁传送带内部的糖粉大爆炸导致整个包装建筑物内出现许多次生爆炸和火灾。

6、次生爆炸和引发的火灾是导致14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7、皇家糖业公司采取了不恰当的应急撤离计划。没有开展应急撤离培训,在发生紧急状况的时候,未及时通知从业人员进行撤离。

四、建议

对此,美国化学安全局提出如下建议:

1、皇家糖业公司

1)要求皇家糖业公司在温特伍斯港新建化工厂时,必须符合美国安全设计标准和运作要求。2)必须对皇家糖业公司所有现有的生产设施进行具体详细的安全评估,对于发现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3)实施公司房屋清理计划,控制可燃性粉尘聚集的情况,确保糖粉、玉米淀粉和其他可燃性粉尘不会聚集在高空平面、包装设备和地板上,造成危害。4)必须制定针对可燃性粉尘危害的培训教材,培训皇家糖业公司所有的雇员和承包商。要求定期对所有雇员和承包商进行再培训。5)在温特伍德港的化工厂内,改进应急救援政策和程序,在化工厂内安装应急报警装置、开展常规的应急撤离演练。

2、AIB国际公司

1)把对可燃性粉尘所产生的危害纳入雇员和公司的培训项目之中,比如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系统培训课程。把可燃性粉尘的特征,尤其是点火源和最低可爆炸浓度的内容包含在培训课程之中。采取良好的实践措施,尤其是如何安全清扫高空平台和房屋上聚集的粉尘,把风险降到最低。2)在接触食品包装设计的审计程序中,要求增加对特定的粉尘进行检查并公布检查方法。

3、美国烘烤协会

通过发布公告或安全指导等方式,提高整个烘烤批发行业的企业主对可燃性粉尘的危害意识,采取有效的监控方法,了解可燃性粉尘的特点,比如燃烧产生的能量、最低可爆炸浓度等,开展能够把粉尘聚集情况降到最低的措施,开展安全的房屋清扫作业。

4、风险保险管理协会

要求成员单位所有的保险审计人员制定和实施可燃性粉尘培训计划,在保险审计计划中,把可燃性粉尘的危害纳入其中。

5、职业安全健康局

根据美国化学安全局2006年11月公布的建议,迅速采取一致的行动。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计划宣布制定新的规则和更为详细的标准,把可燃性粉尘导致的火灾和爆炸风险降到最低。